Witness "Hope"

见证“希望” 年年常新

林征宇

Gaithersburg 盖城校区 March 9, 2019

见证“希望” 年年常新——写在希望中文学校成立25周年

前希望中文学校盖城校区校长 林征宇

二零一九学年的校历科目又新颜爆表:语言课、文体课、科学课、讲座… 琳琅满目。希望中文学校的网站上,八个分校区人数升至四千多人。四分之一世纪过去了,在马里兰大学诞生的“希望”小树苗,已伸枝展叶,华盖大华府地区,成为“优秀海外华文示范学校”。作为一名曾为之服务二十多年的中文教师、教务长、校区校长和理事会义工,我有幸见证了它不畏风霜雨雪,勤勉耕耘,年年常新,果实累累。 现仅回溯十个亲历的片段,纪念“希望”的青春美丽和成熟魅力。

见证之一:试讲过关

踏入“希望”洛城校区的第一天,是一九九六年的夏末。偌大的教室里感觉只有我和对面神态和蔼认真作着记录的马国卿教务长两个人。他让我讲解汉语拼音。抑扬顿挫中,忽然有童音回声。低头一看,原来是四岁的女儿,在身后咿呀模仿。由此起步,我成了一年级的老师。那班的学童,这两年来喜讯连连,不少已立业成家。每每收到他们的礼卡,便会想起英年早逝的马教务长。他是学校早期管理团队的义工。家长的评价是:专业,无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见证之二: “盖城”搬家

我成为盖城校区教务长的那一年,原先所在的瑞吉维尔初中已无法容纳新生猛增了五倍多的规模。校长周新华牺牲自己的假日,往返郡里多次,争取到了建成不久的德国镇西北高中。二零零四年新址开学的那天,宽敞明亮的大楼门口,人群熙攘。注册的、买书的、咨询课程的、报名做义工的皆是长龙。没想到,对教学提意见的也排起队来。其中一位年轻高挑的妈妈,先是做了义工助教,后来成为了我的后任虞教务长。

见证之三:中文“小蜜蜂”

汉字的学习、记忆、练习要与游戏、竞赛巧妙结合,理事会决定每两年组织一次大规模校际学习竞赛活动,如演讲辩论、成语故事、硬笔书法、合唱比赛等。我一提出“中文小蜜蜂”的设想,便得到时任总教务长李斌的大力支持。他收集了一至十年级的常用字词,并按国家汉语考试要求分类组成字库。赛前一周,正值本职工作要求加班,他不眠不休几日,准备好裁判的细节、用具和奖品。那个学期,许多校区的课间走廊里,都能看见埋头拼字的学生。各校预赛选出的佼佼者们在决赛中火花四射。“中文小蜜蜂”一共举行了两届,其激烈精彩程度堪比英语流行大赛“拼读小蜜蜂”,让参与者至今回味无穷。

见证之四:新型教材

“希望“初始用的是《标准中文》,后改用暨大《中文》。试用几年,不尽理想。杨义力任盖城校长时,一位由新泽西搬来的学生家长推荐了马立平编写的《中文》课本,据介绍反映颇好。杨校长让我做些评估。马老师的课程设计、内容采选、科技含量在教材北美化和切合华裔学生需求方面确有独到之处。为此专门开了多次家长会推介,还物色了资深老师担任低年级和高年级班-“斯坦福班”的班主任,于二零零五年春季开始了盖城自己的实验教学。两年后, 使用马立平教材的中文班已遍布其他校园。马老师亦两次来马州与老师们交流。原先试用的一至五年级课本逐步完善到了十年级及AP中文的水平。目前,这套教材与暨大教材并驾齐驱,在”希望“的花园里一如白玫瑰与红玫瑰,各绽芬芳。

见证之五:系统培训

作为“希望”的合作伙伴,孔子学院和汉办每年都派出专家讲学团,就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的各种题目,对大华府地区的中文老师进行讲课培训。二零零七年那次,马大孔院崔建新院长还专门布置了专题作业,课堂观摩。老师们根据自己的年级选题,撰写教案,登台演示。考试当日的教法技巧展示,可谓是精彩纷呈。经评估合格后每位学员都获得了《结业证书》。学校还鼓励老师利用假期,参加各类提升教学方法的培训班。周慧枝、陈友兰、张永青老师就先后将她们回国学习的收获与老师们分享。刘子真、柏李、余力等十多位老师参加了全美中文学校年会并贡献了专题论文。

见证之六:西城成立

由马大校区开始,二十五年间马里兰有了四个校区;维吉尼亚亦有四个校区了。每发展一个新校区,理事会都要广泛征求意见,做好选址、财务预算、教学组织、网络管理、义工安排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尤其是头一个学年,对于领导班子里身兼数职的每一位理事来说,都是千头万绪,每个周末都是挑战。单凭热情是不够的,还要科学管理,求得家长们的积极参与配合。记得我惟一目睹过的新校开学典礼是在二零零六年组建的西城校区。当日我校张力、周蓉、周佳、寿马铁等近十人以友校嘉宾的身份,从德国镇结伴开车赶赴维州Westfield高中礼堂参加庆典。西城缓解了原先费郡校区和赫城校区入学的紧张状况,使希望中文学校在维州的教学有了更均衡的发展。我们深为胡国荣校长带领的西城团队感到骄傲。

见证之七:奉献社区

除了在课室里传授汉语知识,“希望“的师生还在社区的各种年假节庆活动中展示中华文化民俗的悠远和丰富。七月独立日游行的队伍中,有我们学生民族舞蹈的行进列队;马里兰州日的帐篷下,有我们老师泼墨挥毫的书法国画;华盛顿特区中国文化节的花车上,亦有我们家长旗袍婀娜的美丽身影… 在蒙哥马利郡,农历中国新年期间前往盖城的湖林商场中心观看连续两个周末的中华节庆文艺演出,是居民的一大乐趣,形成了传统。每年冬至一过,湖林中心都用春联、红灯和巨龙装饰得充满年味。我校张永青的幼儿班拜年、贺广华的国画班献墨宝、张桂凤中美武术队的龙腾虎跃,还有京剧、古筝、合唱节目等,十几年来一直都受到各族裔观众的喜爱和夸赞。

见证之八:AP课程和学分

周末中文学校的一个常见现象是年级越高,学生越少。在二零零七年旧金山举办的全美中文学校协会年会上,对AP中文课的介绍让我认识到,这是增加中文学习的实用性,吸引高年级学生坚持学习,与高校中文教育接轨的好方法。在对比了几种教材之后,我决定在本校区先行开设AP中文班并使用《新实用汉语课本》。开课之后,盖城连续多年保持了稳定的高年级升学率。学生也用漂亮的AP考分验证了学习的成果。不久,其他兄弟校区的AP中文班也陆续开课。“希望”的学制真正达到了PREK-12+AP 一条龙。值得自豪的是,“希望”的9-12年级课程获得了公立高中系统的学分确认,作为“优秀海外华文示范学校”,可谓是名副其实。

见证之九:心怀同胞

中文学校是华裔华侨家庭集中之所在。年轻的父母们不仅积极督促子女认真学习汉语,学习有关的文化才艺课,而且还身体力行,在祖籍国同胞危难时,伸出救助的手,为后辈做出了道德好榜样。二零零八年国内汶川大地震后,理事会连日开会,各校区紧急动员,家长们带着小朋友到校踊跃捐款,十分感人。理事会还派了专人去当地监督善款的使用。受大华府同乡会之托,晋玲和赵璐群老师承担了“五一二爱心“义演会的导演和节目策划工作。在极短的时间里,成功举办了一台催人泪下、众志成城的晚会。在更大的范围内,赢得了更多的救灾捐款。台湾泥石流灾发生后,盖城校区做了相似的动员,在一个星期里同样收集到可观的捐款。其中来自小朋友们自己节省下来的零钱硬币,沉沉甸甸的。一位穿着爱心义演T恤的孩子指着上面的字对我说,老师告诉他了什么叫做“众志成城”。“大家手拉着手齐心做事,就是众志成城”。

见证之十:与时俱进

二十五个春秋过去了,“希望“的注册工作由手工操作升级为网上运作;包含教学研究、希望档案的校刊编辑了十二期;在《新世界时报》上刊登学生作品的”希望之星“也连载了一百多版;盖城、西城、北维等大校区还出版了装帧精美、内容详实的纪念册;前后十七届毕业生奔赴高等院校,其中多数获得了中文SAT和AP 的优秀成绩。回首从二十来位学生增加到四千多人规模的历程,理事会清醒地意识到,最初的章程细则已经不能跟上发展的脚步,需要合理更新完善。二零一六年间,理事会以校区为单位,结合实践和问题,深入讨论。盖城校区的黄翔理事逐条逐字认真斟酌,送上了修改初稿。经前副理事长庄缇汇总和理事大会反复问辩,新的“希望“章程于二零一七年春定稿通过。

在过往的一千个周末里,有无数人不计报酬的付出。诚愿“希望“的这种精神之光在下一个二十五年里继续照耀前行的道路。